民国时期大型真菌栽培之图书汇录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随着西学东渐从明末开始传入我国以来,近代的自然科学理论逐步被国人所接受,到民国时期,已是我国近代科学各学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。在这个时期食用菌虽然没有完成学科的
随着西学东渐从明末开始传入我国以来,近代的自然科学理论逐步被国人所接受,到民国时期,已是我国近代科学各学科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。在这个时期食用菌虽然没有完成学科的建设,但作为社会产业的一部分,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,因此不少有识之士不仅从事真菌的理论引进,而且在大型真菌野生资源调查、改进栽培技术、培养纯菌种等领域也非常重视,编写出版了一些大型真菌栽培的图书。对这些图书进行挖掘和整理介绍,对了解这一阶段大型真菌栽培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进步历程,具有一定的意义,对此数年来一些学者已经做了不少工作。1987年刘克均在《中国食用菌》第1~2期《我国有关食用菌栽培及基础理论书籍简介——解放前及解放初期》[1~2]做过简介,介绍了5种民国时期大型真菌栽培的图书、1种真菌学图书、2 种20 世纪50年代的食用菌栽培图书。陈士瑜在《中国食用菌百科》[3](1993)之“一、中国菇业发展纪实”的“1~1 中国食用菌栽培历史”和“1~2 菇业大事记”中介绍了约13种食用菌栽培的图书。罗信昌、陈士瑜在2010年出版的《中国菇业大典》[4]之“第一篇基础篇”的“第一章概述”的“第一节菌类栽培历史及生产现状”中也有相同的介绍。芦笛在《晚清和民国时期真菌学书目录》[5](2016)一文中系统介绍了这个时期的真菌学图书,其中有20多种属于大型真菌栽培领域的专著。
这些介绍给读者了解我国民国时期食用菌栽培领域图书出版情况,以及技术发展历程带来了不少方便,但是由于受历史时间的限制或其他原因,也出现了不少纰漏。有把出版时间与版次记载错的,如民国时期一本介绍蘑菇(Agaricus Campestris)栽培的书《蕈之栽培》,1923年(民国十二年)由上海新学会社初版、1933年(民国二十二年)再版、1942年(民国三十一年)由上海中国农业书局三版,并改名为《人工种蕈法》,一名《蕈之栽培》。而在《我国有关食用菌栽培及基础理论书籍简介——解放前及解放初期》一文中,却介绍为:“该书于民国30年(即1941年)由中国农业书局再版,改书名为《人工种蕈法》,但其内容与1932年的初版一致。”[1]很显然作者介绍时,并不知道是1923年初版,误把1933年的再版当作初版,而且时间也换算错了,把1933年误为1932年。1942年的三版也误写为1941年再版。也有把书名中的多个字记载错的,如1933年出版的余小铁《种蕈实验谈》(一名《科学种菰术》)一书,在《中国菇业大典》“第一篇基础篇”之“第1章概述”之“第1 节菌类栽培历史及生产现状”之“三、近代菇业的萌芽”之“(四)菇业界先驱筚路蓝缕创业之功”中说:“余小铁,浙江人,曾在杭州湖墅武林门外创办‘工艺实验社’,内设菌场,从日本延聘两名技工作教习,从其学习日本种菇技术。后出版《种菰实验法》(一名《科学各菰术》)。”[4]此处将书名中的“蕈”写为“菰”,“谈”写为“法”,一名中“种”写为“各”。这些错字之误,在作者几十年出版的其他书籍中也同样存在。还有把不是真菌学领域的书,也列为“真菌学书目”中,如在《晚清和民国时期真菌学书目录》[5]一文中,就将不属于真菌学的《野草和芝草》列入“真菌学书目”。在《野草和芝草》一书的“第三篇芝草”中对“芝草”解释得很清楚:“芝草是用做增加景色;如园林或者行道两旁,用人工种植的草,通常都称为芝草,以示与野草有别。”[5]也还有把书名漏字的、改字的,也有把不同版次的一部著作由于书名加字而作为两部书介绍的,这里不一一罗列,将在下面每种图书的介绍中提及。这些介绍的文章或著作问世后,多年来,一直被别人转抄,以讹传讹。
以上这些情况说明,连作者自己都未搞清楚的问题就急急忙忙写文章写书介绍给读者,不仅误导了读者,给读者查阅原著时增加了许多麻烦,也检验了文章作者的不严谨的学术作风。这是当前业界包括笔者在内,正在写作的科技工作者,应引以为戒的。
为了避免上述错误,本文将介绍的民国时期大型真菌栽培的图书分为三部分,一部分是“藏有原版或复印件的民国时期大型真菌栽培的图书21种”,这一部分是笔者阅读原始文献时的记录;另一部分是“其他信息来源的民国时期大型真菌栽培的图书3 种”,这一部分取自其他信息,笔者尚未看到其原著。第三部分是与大型真菌栽培有关的民国时期翻译的真菌图书1部。
笔者学识浅陋,文中纰漏之处,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教。 文章来源:《图书情报研究》 网址: http://www.tsqbzz.cn/qikandaodu/2021/0728/757.html 上一篇:茶叶科学年出版内容结构分析
下一篇:中国土壤肥力演变第二版喜获第六届中华优秀出